金沙官方登录入口

碳酸岩型稀土矿床的前世今生

发布者:钱俊发布时间:2023-04-14浏览次数:10

报告地点:纬地楼4楼会议室

 

报告时间:2023417日(星期下午230-400

报告人:刘琰 研究员

报告人简介:

刘琰,1982年出生,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,研究员,博士生导师。2010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(北京)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,获理学博士学位;20109月至201212月,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;2019年获国家自然基金优秀青年基金;2020年获侯德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青年科学家奖。2021年获国家自然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支持。2021年受邀成为矿床学主流刊物《Ore Geology Reviews》副主编。2022年科技部青藏高原二次科考任务项目负责人。近年来专注于海陆稀土成矿对比和海陆稀土循环研究、碳酸岩型稀土矿床中稀土元素的超常富集过程研究。至今在Economic GeologyMineralium DepositaApplied Clay ScienceChemical Geology等国际主流地学期刊发表SCI论文近30篇(第一或通讯作者)。2019-2020任广州地质调查局深海矿产研究所副所长,现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能源资源中心副主任。

 

报告简介:

稀土元素(REE)是全球竞相争夺的战略资源。各类型REE矿床中,碳酸岩型占据了一半以上,提供了全球51.4%以上的REE资源。

今生:我国境内的碳酸岩型REE矿床主要有内蒙白云鄂博、四川牦牛坪、山东微山等。REE在这些矿床中经历岩浆、热液过程最终成矿,并且出现了矿化多样性。

前世:全球仅有4%的碳酸岩能够形成REE矿床,且还存在有大量其他类型的富REE矿床。据此,REEC间,可能并非是一种携带和共生关系,其与C循环之间的耦合关系如何?成为了当前研究中的关键问题。

  本次研究以壳幔REE循环为对象,通过深海富REE沉积物的淋洗、高温高压实验,以及碳酸岩型REE矿床的实例研究,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:(1)深海REE除鱼牙骨外,还可大量富集于粘土等沉积物中,其中C含量极低(<0.2%),其同位素特征显示出陆源特征,指示深海REE可能由陆地沉积物中搬运而来;(2)高温高压实验表明,无论含C与否,沉积物在俯冲条件下均难以熔融,形成混杂岩体,REE主要赋存于其中的磷灰石等矿物中。该混杂岩体密度远低于岩石圈地幔,可以底辟形式向岩石圈地幔迁移;在更高的温度条件下,实验出现了富REEC熔体,显示其较高的REE萃取能力;(3)碳酸岩型REE矿床实例研究表明,该岩浆的演化有利于其中REE物质的超常富集与成矿。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信息来源:汪方跃